其实,尿常规只能看有没有尿蛋白、血尿等异常,并不能**反映肾脏功能。一些早期肾功能损害病人,由于尿中丢失蛋白很少,尿常规已经硬化,丧失了滤过功能,尿里反而不会出现蛋白,尿常规检查正常,此时那些不能从肾脏排泄的毒素就蓄积在血中,这种假象容易掩盖病情。 不过,对尿蛋白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查,是肾脏疾病诊断的一个粗筛试验。肾脏受损害时,由于肌酐排除困难会在血液中累积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只有通过一个较高的水平,通过查血肌酐、尿素氮,才能知道肾脏的破坏程度。 1.尿常规大多采用干化学法(试纸条)检测。标本**是清晨第一次小便,可以取随意尿。尿常规化验单中项目一般包括尿色、尿比重、尿PH值、尿蛋白、尿潜血、尿胆红素、尿糖、尿酮体及尿沉渣显微镜检等。 许多疾病都可能造成尿蛋白阳性,除了原发性肾脏疾病,如肾炎外,肾病综合征尿蛋白多,而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可以出现尿蛋白。尿蛋白阳性要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值<150mg),并进行其他相关检查,以免延误病情。尿潜(隐)血阳性表示尿中含血,这时需先排除假性血尿,如经期、痔或尿道附近损伤或尿道插管、腔镜检查等。尿沉渣镜检是否存在异常数目的红细胞。同时作尿相差显微镜检查,以明确血尿来源,并进行进一步检查。尿沉渣镜检发现较多白细胞,结合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发热,要考虑尿路感染,又称泌尿道感染,分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 p=""> 2. 血肌酐:肌酸是生物体肌肉组织中的储能物质,血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经过肾脏排出体外。当肾功能减退时,肾脏排出肌酐减少,血肌酐水平自然就会升高。因此,血肌酐检测既经济又方便,是目前间接评价肾功能、应用最广泛的指标。但血肌酐值受饮食影响较大,肉食后,血肌酐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测前2-3天应素食。当然各地各院检测仪器、方法和试剂盒的不同,血肌酐也会稍有差异,血肌酐并不是评价肾功能最**的指标。如果发现尿检血肌酐异常或出现尿色、尿量改变,应到正规医院就诊,再作更**、全面的其他评价方法。 3.血尿素氮: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产物,同样是经肾脏排出体外,当肾功能下降时血中尿素氮可以升高,也是反映肾功能的指标之一。但是,血尿素氮可以受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感染、有效血容量下降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肾脏疾病以外因素的影响而升高。多饮水、大量排尿、低蛋白饮食、酒精中毒和慢性肝病等,又可以导致血尿素氮的下降。因此,肾功能要与全身临床表现(如浮肿、乏力、纳差、尿少、高血压等)、血肌酐检查、尿的形态学检查和其他肾功能检查结合起来综合判断。
网上经常有人询问尿常规、肾功能的问题。这说明很多人不清楚尿常规和肾功能是否有关系。在这里一并作简要解释。有人做肾功能复查时,只化验尿常规,结果没发现异常就认为肾功能没问题。那么。尿常规能检查肾功能吗?